CINE固态电池展/CINE钠电展(2025年11月6日-11月8日 )、2025起点钠电行业年会暨钠电金鼎奖颁奖典礼(2025年11月6日-11月7日 )
演讲/赞助/参展企业名单:金钠科技/天能钠电/皓升新能源/科迈罗/茹天科技/亮见钠电/维科技术/海四达钠星/易事特钠电/泰和科技/隐功科技/国科炭美/晟钠新能/中钠能源/乔岳智能/津工能源/科达新能源/时代思康/富钠能源/极电特能/华普森/叁星飞荣/纳甘新能源/扬广科技/银川苏银产业园/兆钠新能源/精诚时代/儒特股份/希倍动力/先导干燥/瓦时动力/博粤新材料/苏州翼动新能/亿隆能源/钠创新能源/凯德利/长篙新材/孚悦科技/珈钠能源/鑫钠新材料/同兴科技/黔钠科技/鑫晟达/新威/容钠新能源/科路得新能源/华迈智能/猛狮新能源/绿捷环境/钠美科技/柏励司/派能科技/英钠新能源/为方能源/盛安精瓷/中科固能 /融捷能源/浙江锋锂/国联动力/瑞森新材料/海裕百特/天石科丰/有研广东院/博粤新材/研一新材料/巴斯夫杉杉/清研电子/先导智能/清华大学深圳院/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巴中经开区/佰思格/厦门前驱新材料/艾迈斯/钹鑫科技等
从锂电铜箔龙头公司的营收毛利率情况去看,2025上半年营收情况同比有所好转,多数企业营收同比为正增长,发展的新趋势良好;其中2025上半年营收同比增速最快为德福科技,同比增长66.82%,第二的是嘉元科技,同比增长63.55%;约五成锂电铜箔上市公司毛利率同比有所增加;其中毛利率最高的为杭电股份12.24%,同比下降了2.14个百分点;最低的为铜冠铜箔3.54%,同比增长了3.36个百分点。
从锂电铜箔龙头公司的净利润情况去看2025上半年锂电池铜箔行业盈利有所好转,多数企业转亏为盈,其中净利润同比增速最快为远东股份,同比增长210.60%,其次为铜冠铜箔,同比增长159.47%,德福科技,同比增长136.71%;多数企业的净利率同比有所上升,其中亨通股份的净利率最高为15.52%,同比下降了2.61个百分点,净利率最低为诺德股份为-2.68%,同比上升了4.25个百分点。
根据2025年半年报已披露的出货量数据分析来看,2025上半年锂电隔膜出货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其中嘉元科技、中一科技、海亮股份披露了具体的出货量数据,嘉元科技实现铜箔销量4.07万吨,同比增长63.01%,中一科技2025上半年铜箔销量超过3万吨,海亮股份实现铜箔销量2.44万吨,增长72.33%;受益于“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新能源汽车需求的增长及产能扩张2025上半年铜箔行业出货量实现稳步增长。
嘉元科技是一家专注于从事研究、制造、销售高性能电解铜箔、复合铜箔、高性能精密铜线以及“风光储”投资、建设、服务的综合科技型集团化企业,铜箔作为主要营业产品主要使用在于锂离子电池、覆铜板和印制线路板(PCB)行业,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电池及3C数码类电子科技类产品等领域。截至报告期末,公司电解铜箔年产能达到13万吨以上。公司深耕铜箔行业20余年,在研发技术、生产的基本工艺、产品的质量、人才储备、管理创新等方面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和资源,在同行业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公司在高端锂电铜箔商品市场竞争力强劲,市占率达50%,稳居行业前列。锂电铜箔产品矩阵丰富,覆盖极薄、中高强、超高强、特高强等全系列新产品。在极薄铜箔领域4.5微米、4微米产品已实现大批量稳定供货,3.5微米产品进入小批量供应阶段,3微米产品更率先具备量产实力。中高强铜箔出货量占比超50%,已成为主力产品;超高强铜箔已实现规模化供应,特高强铜箔也通过了客户的测试,已开始批量供应。同时,公司时刻关注全固态电池发展动向,联动下游企业同步进行全固态电池不同技术路线所需新型负极集流体产品的相关研究及送样工作。2024年公司推出高比表面拓界铜箔,针对性解决了固态电池负极集流体固固界面接触面积不足与界面阻抗难题;同年推出采用多元金属复合技术的特种合金铜箔,攻克固态电池集流体高能量密度下在高温、高电压下的结构失稳与界面失效难题;2025年公司推出双面镀镍铜箔,针对性解决固态电池中负极集流体不耐高温、不耐腐蚀的难题,已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目前,公司是少数在固态电池领域取得商业化进展的公司,公司的铜箔产品已覆盖半固态电池和全固态电池不同技术路线所需铜箔,已向多家企业批量供货,预计未来供货量将不断提升。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铜箔产量约4.14万吨,同比增长72.46%;铜箔销量4.07万吨,同比增长63.01%;实现营业收入39.63亿元,同比增长63.5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纯利润是3675.41万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纯利润是1035.53万元,均实现扭亏为盈;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5572.62万元。上半年公司资产总额为 137.05亿元,较期初增长5.0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69.76亿元,较期初增长1.07%。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嘉元科技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39.63亿元,同比增长63.55%,纯利润是0.37亿元,同比增长134.94%;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毛利率同比增长3.38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增长5.27个百分点。
诺德股份主要是做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使用在于锂电池生产制造。同时从事关于光伏储能、电线电缆及附件的生产与销售、物资贸易等别的业务板块。
2025上半年公司聚焦锂电铜箔主业,主营业务未出现重大变化。公司主要电解铜箔产品有3-6微米极薄锂电铜箔、8-10微米超薄锂电铜箔、9-70微米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105-500 微米超厚电解铜箔、锂电子用多孔铜箔和双面光高抗拉强度的铜箔等。2025上半年,全球宏观经济复苏疲软、地理政治学冲突加剧、贸易壁垒高,叠加国内消费需求不足,企业普遍承压。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速放缓引发锂电铜箔产能阶段性过剩,铜价幅度较大,双重挤压下行业陷入普遍亏损状态。为此公司:(1)极薄锂电铜箔量产突破:攻克3微米极薄锂电铜箔并实现规模化量产,其厚度仅为头发丝的二十五分之一。该产品单卷长度可达15000米至30000米,理论上能提升锂电池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14%以上,有效缓解新能源汽车续航瓶颈,并降低整体电池成本。公司目前已形成覆盖6微米至3微米的完整铜箔产品体系,是全球少数具备此量产能力的供应商。(2)固态电池配套材料布局:公司自2018年起研发出多孔铜箔,目前公司研发的多孔铜箔适用于固态/半固态电池,能够逐步优化电池性能,提高充放电效率和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2024年,公司推出耐高温电解铜箔集流体和耐腐蚀铜箔,为固态电池多技术路线提供了材料支撑,其采用的高温耐候性多因子络合成膜技术,使产品可耐 300℃甚至更高温度,同时增强了与电解液的浸润性,提升了电池负极活性材料的负载量。此外,公司于2025年推出了耐高温双面镀镍铜箔,该产品同样适配半固态/固态电池技术,旨在通过镀镍层改善界面接触和耐高温性能,为固态电池提供更可靠的集流体解决方案。目前公司自主研发的材料已送样至头部电池企业测试,但该领域收入对公司整体业绩贡献尚小。
目前公司在国内市场上,公司与中创新航、亿纬锂能、楚能科技、孚能科技、天合储能、蜂巢、欣旺达、厦门海辰、宁德时代、比亚迪等客户保持稳定合作;在国际市场上,公司批量稳定的供货给LG 新能源、SKI、TTI、MORROW 等。公司将不断夯实现有的客户结构,做好核心服务,同时拓展锂电铜箔客户相关配套的新布局。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诺德股份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30.16亿元,同比增长26.37%,纯利润是-0.72亿元,同比增长54.47%;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均有所增长,其中毛利率同比增长4.13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增长4.25个百分点。
公司主要是做各类高性能电解铜箔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经营历史最悠久的内资电解铜箔企业之一。公司产品按照应用领域可分为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分别用于各类锂电池和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的下游制造。
2025上半年公司积极顺应行业技术发展的新趋势,以“高强度、高延伸、极薄化、多元化”为方向持续产品升级,已具备3μm至10μm全系列多种抗拉强度双面光锂电铜箔的量产能力,其中5μm和6μm规格产品已成为公司核心产品系列,4.5μm超高强锂电铜箔已实现对多家头部客户批量稳定交付,预计5μm锂电铜箔将在2025年大规模替代6μm锂电铜箔产品。上半年公司应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锂电铜箔已实现百吨级批量出货,在其他下一代电池技术领域用铜箔已取得前瞻性布局成果,包括锂金属电池及低空飞行器专用锂离子电池技术等方向。通过自主创新研发,公司已成功研发出3.5μm超薄铜箔、多孔结构铜箔、雾化铜箔以及芯箔等新型产品,并实现向多家下游客户样品测试及批量供应。目前,公司已与宁德时代、ATL、国轩高科、欣旺达、BYD、中创新航以及赣锋锂电等下游头部锂电池厂商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并积极布局 LG 新能源、德国大众Power Co等海外战略客户。当前公司产能规模达到17.5万吨/年,位居国内同行前列,市场占有率持续提升,位于行业第一梯队,这一一马当先的优势为公司带来了双重效益,规模化的生产能力大大降低了单位生产所带来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强大的产能保障使公司具备了与下游核心客户建立长期战略合作的基础条件,为持续稳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德福科技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52.99亿元,同比增长66.82%,纯利润是0.39亿元,同比增长136.71%;毛利率呈现正增长,同比增长4.86个百分点,净利率由负转正,同比增长6.23个百分点。
铜冠铜箔主要是做各类高精度电子铜箔的研发、制造和销售等,基本的产品按应用领域分类包括 PCB 铜箔和锂电池铜箔。企业具有电子铜箔产品总产能为8万吨/年。在 PCB 铜箔和锂电池铜箔领域均与业内有名的公司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2025年公司再度入选“双百企业”名单。
公司基本的产品电子铜箔按应用领域分为PCB铜箔和锂电池铜箔。PCB铜箔是制造覆铜板(CCL)、印制电路板(PCB)的主要原材料,覆铜板、印制电路板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材料,终端应用于通信、计算机、消费电子和汽车电子等领域。公司生产的PCB铜箔产品主要有:高温高延伸铜箔(HTE箔)、反转处理铜箔(RTF箔)、高TG无卤板材铜箔(HTE-W箔)和极低轮廓铜箔(HVLP箔)等,基本的产品规格有12μm、15μm、18μm、28μm、35μm、50μm、70μm、105μm、210μm 等,最大幅宽为 1,295mm。其中,HTE-W箔拥有非常良好的高温抗拉、延伸性能,更强的剥离强度及耐热性能,主要使用在于覆铜板中的高玻璃化温度板材;RTF铜箔 HVLP铜箔系高性能电子电路中的高频高速基板用铜箔,具有低的表面轮廓度,传送信号损失低,阻抗小等优良介电特性,应用于不同传输速率的服务器、数据中心、雷达等通信和智能化领域,是近年来公司推出的高端PCB铜箔产品,目前已向下游客户批量供货。公司生产的锂电池铜箔产品主要为动力电池用锂电池铜箔、数码电子科技类产品用锂电池铜箔、储能用锂电池铜箔,最终应用在新能源汽车、电瓶车、3C数码产品、储能系统等领域。基本的产品规格有4.5μm、5μm、6μm等。
2025上半年公司完成铜箔产量35078吨,其中5μm及以下锂电铜箔产量实现稳步增长,高频高速基板用铜箔呈现供不应求态势,其产量占PCB铜箔总产量的比例已突破30%。高端HVLP铜箔产量增速较快,上半年已超越2024年全年产量水平。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9.97亿元;经营成本 28.91亿元;净利润0.35亿元;研发总支出0.44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4.58亿元;期末公司总资产75.00亿元,净资产53.86亿元,资产负债率28.18%。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铜冠铜箔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29.97亿元,同比增长44.80%,纯利润是0.35亿元,同比增长159.47%,毛利率和净利率呈现正增长,毛利率同比增长3.36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增长4.01个百分点。
2025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来自于电解铜箔、生物兽药、饲料添加剂的生产与销售及热电联供等相关业务。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18亿元,同比增加45.80%,主要系子公司铜箔产品销量增长所致,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27亿元, 同比增加 8.91%,主要系公司子公司蒸汽业务利润同比增长及对外投资收益增加所致。上半年公司全资子公司亨通铜箔持续开展高端电子电路铜箔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市场开拓等相关工作,自主研发的反转铜箔(RTF)、低轮廓铜箔(LP)、高温延伸铜箔(HTE)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均已实现量产,并应用于下游客户。高频超低轮廓铜箔(HVLP)系列、RTF-Ⅲ型铜箔等主要进口产品研制及市场开拓工作持续推进并取得进展,向市场送样测试,为亨通铜箔的产品迭代和未来发展奠定了基础。公司电解铜箔项目仍在建设过程中。公司电子电路铜箔产能10000吨/年,锂电铜箔产能5000吨/年,目前公司铜箔一期及二阶段在建产能10000吨/年。亨通铜箔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53亿元,占公司营业收入的67.59%,销量同比增长131.33%;随着铜箔项目产能的释放、PCB 行业的复苏和产品结构的一直在优化,公司铜箔业务量有望持续增加,铜箔业务盈利能力有望逐步改善。
在锂电铜箔方面,亨通铜箔已具备4.5μm至8μm铜箔全批量供货能力,已掌握3.5μm铜箔的生产技术。锂电铜箔客户已覆盖比亚迪、鹏辉能源、欣旺达等主流动力与储能企业。在5G时代和AI技术浪潮下,市场对高频高速电路板性能提出了更加高的要求,集成化、高性能化、高密集度是其技术发展重要趋势。在此背景下,以RTF和HVLP为代表的高性能铜箔市场需求空间将持续扩大。公司紧跟行业技术前沿,加速开发超低轮廓铜箔HVLPⅢ、RTF-Ⅲ、载体铜箔等产品的研发,在高端电子电路铜箔产品端持续发力。锂电铜箔方面,为满足下游对电池更高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更长的锂电寿命、更适配锂金属负极等需求,公司积极探索多孔铜箔、雾化铜箔(泡沫铜)等技术,开展有关产品的研发。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与下游客户紧密联系,实现研发与应用的双向绑定,构建高性能电解铜箔产品矩阵。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亨通股份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8.18亿元,同比增长45.80%,纯利润是1.27亿元,同比增长8.91%;毛利率和净利率均会降低,其中毛利率同比下降11.22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下降2.61个百分点。
中一科技成立于2007年,主要是做各类单、双面光高性能电解铜箔系列新产品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下辖云梦、安陆两大电解铜箔生产基地。电解铜箔是锂离子电池、覆铜板和印制电路板制造的重要材料。根据应用领域的不同,可大致分为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储能设备及电子科技类产品、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等多个领域。2025上半年企业具有电解铜箔名义总产能为5.55万吨/年。
公司基本的产品按应用领域分类包括锂电铜箔和电子电路铜箔。锂电铜箔作为锂离子电池的负极集流体,是锂离子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锂离子电池大范围的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储能设备及电子科技类产品。公司锂电铜箔产品分类主要是根据其轻薄化和表面形态结构可以进行分类,报告期内基本的产品规格有各类双面光4.5μm、5μm、6μm、8μm锂电铜箔产品,目前6μm及以下极薄锂电铜箔为公司基本的产品。电子电路铜箔是覆铜板、印制电路板的重要基础材料之一,印制电路板大范围的应用于通讯、光电、消费电子、汽车、航空航天等众多领域。公司生产的电子电路铜箔基本的产品规格为8μm至210μm,覆盖规格广泛,9μmHDI 用极薄铜箔、HVLP、RTF 铜箔等已批量出货。
公司经过多年行业实践和持续研发,逐步积累并掌握了与行业关键工艺相关的多项核心技术,是高性能电子铜箔的有名的公司之一。2025上半年公司已建成电解铜箔名义总产能5.55 万吨/年,上半年铜箔销量超过3万吨,6μm、5μm、4.5μm等极薄锂电铜箔为公司主流产品,9μmHDI用极薄铜箔、HVLP、RTF 铜箔等已批量出货。公司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北省企业技术中心、湖北省极薄锂电铜箔材料企校联合创新中心、湖北省动力电池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高校进行了科研合作,加快提升公司在电解铜箔行业前沿领域的技术水平。公司一直在优化产品结构和客户结构,与行业内众多知名客户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锂电铜箔及电子电路铜箔产品营销售卖收入持续增长。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中一科技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26.77亿元,同比增长21.04%,纯利润是0.15亿元,同比增长129.23%;毛利率同比微增,增长2.86个百分点,净利率实现同步增长,同比增长2.94个百分点。
海亮股份主要是做铜管、铜棒、铜箔、铜管接件、导体材料、铝型材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和销售。公司产品大范围的应用于空调和冰箱制冷、传统及新能源汽车、建筑水管、海水淡化、舰船制造、核电设施、装备制造、电子通讯、交通运输、五金机械、电力、印刷电路板等行业领域。公司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原材料价格+加工费”的销售定价模式,严格执行净库存管理制度,有效规避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以此来实现“赚取加工费”的盈利模式。凭借先进的研发理念、连铸连轧、挤压等制造工艺技术,公司产品在全球铜铝加工市场占了重要地位,同时公司积极面向新能源汽车、储能电池、AI数据中心等新兴领域开展铜材研发,有力推动技术创新与高效发展。公司在新型高端铜管、新经济领域散热用铜管铜排、锂电铜箔、电子电路铜箔、固态电池用铜箔技术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与此同时,公司把握全球布局优势,抓住全球不同市场发展机遇,为客户提供确定性的优质服务。2025年,鉴于美国国际贸易政策影响,对拥有美国制造基地或可快速落地扩产的企业更有优势,公司自2024年底开始,积极推动美国基地建设。截至报告披露日,得州海亮产能增加至5万吨。预计2025年底,得州海亮有望实现可用产能9万吨。
2025上半年公司经营成果再创新高,部分板块业务展现业务潜力。实现铜及铜合金等有色金属加工产品营销售卖数量52.62万吨,同比增长3.79%(其中,铜箔销量2.44 万吨,增长72.33%;铜排销量2.35万吨,增长33.44%;铜加工产品境外销量同比增长6.33%);实现营业收入444.76亿元,同比增长1.17%;其中铜加工营业收入340.70亿元,同比增长13.59%(铜加工境外收入139.84亿元,同比增长25.35%);境外市场贡献逐步提升。实现总利润8.15亿元,同比增长24.5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11亿元,同比增长15.03%。美国市场主要经营业务收入24.69亿元,同比增长50.77%。2025年上半年美国市场销量相比于2024年上半年增长24.91%。结合美国市场目前销售情况,预计美国市场2025年全年销量增长不低于30%。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海亮股份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445.3亿元,同比增长1.14%,纯利润是7.11亿元,同比增长15.03%;上半年毛利率微降,同比下降0.01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增长0.22个百分点。
远东股份现阶段正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及新技术突破。重点推进液冷技术、超导带材、可控核聚变电缆等研发生产;推进HVLP等高速PCB铜箔、固态电池用镀镍铜箔等研发生产及服务头部企业BBU等相关这类的产品的研发生产;积极拓展全域低空经济应用场景的研发与布局。
在铜/铝箔领域,公司紧贴电池企业高性能、低成本迭代趋势,持续优化产品与客户结构,提高高抗拉、高延伸、极薄铜箔等高的附加价值产品占比,聚焦头部客户,深化定制服务与战略合作。同时,快速推进HVLP等高速PCB铜箔、固态电池用镀镍铜箔等研发与应用,构建长期技术与市场优势。公司持续深入超薄、高抗拉强度、高延伸率、高精度铜箔的研发技术,拥有30余项专利。已稳定量产和出货4.5μm、5μm等超薄系列铜箔,提供更高延伸和更高抗拉强度,支持高镍+高硅体系突破,真正的完成高功率、低温升、长续航、超快充、长循环、高可靠六大维度的提升,布局全极耳系列新产品,持续推进复合集流体解决方案。
2025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29.76亿元,同比增长14.38%,创同期新高,其中第二季度为81.02亿元,环比增长66.24%,创单季度新高;实现归母净利润1.44亿元,同比增长 210.60%,其中第二季度为0.98亿元,环比增长112.4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4.33 亿元,同比增长220.68%;期间费用率8.54%,同比降低1.76个百分点;员工数量8008人,人均营收162.04万元,同比增长21.49%。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远东股份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129.8亿元,同比增长14.38%,纯利润是1.44亿元,同比增长210.60%;毛利率同比下降0.44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增长2.5个百分点。
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集电线电缆产品设计、研发、制造、销售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始终秉承“永续创新发展、通力回报社会”的企业使命和“刻苦、励志、实干、创新”的企业精神。2025上半年公司重点投资建设的“新能源汽车超薄铜箔项目”一期工程已顺利进入试生产阶段,标志着公司在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战略布局取得关键性成果。该项目定位于高端锂电铜箔及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的研发与生产。基本的产品包括:4.5μm至8μm等超薄锂电铜箔,主要使用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及储能电池领域。12μm至70μm高性能电子电路铜箔,主要服务于下游高端印制电路板(PCB)制造。在锂电铜箔领域,公司市场开拓成效显著。公司自主研发的4.5μm、5μm新一代超薄锂电铜箔产品已成功实现销售,并顺利通过汽车行业质量管理体系IATF16949认证复审。基于此,公司有关产品已成功导入国内主流新能源储能企业的供应链体系,为后续业务的持续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在电子电路铜箔领域,公司凭借卓越的产品性能与稳定可靠的产品的质量,市场竞争力持续增强。电子电路铜箔产品成功进入国内领先的覆铜板、铝基板及PCB企业供应链体系,包括但不限于生益科技、华正新材、南亚新材等行业有突出贡献的公司。关键客户的成功导入,是公司PCB铜箔产品在市场销售层面取得的重大突破,不仅明显提升了市场占有率与品牌影响力,也为整体业务增长筑牢了根基。
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2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77%;其中归属于母企业所有者的净利润0.38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46.27%,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5元;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0.3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53.49%,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基本每股收益0.04元。2025上半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37亿元。
起点研究院SPIR调研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杭电股份2025上半年实现盈利收入45.24亿元,同比增长16.77%,纯利润是0.38亿元,同比下降46.27%;毛利率和净利率同比均会降低,其中毛利率同比下降2.14个百分点,净利率同比下降了0.98个百分点。
起点研究院SPIR是一家专注于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链的研究机构和产业智库,总部在深圳,SPIR研究团队在新能源产业领域有超过15年的深厚研究经验、数据报告和前沿成果积累,主要研究覆盖领域:锂电池、钠电池、固态电池、储能材料及设备、电动车、充换电、新能源材料和新能源设备等,服务过三星、LG、奔驰、松下、宁德时代(CATL)、ATL、巴斯夫、亿纬锂能、海辰储能等全球领先的新能源企业。
公司基本的产品及服务:新能源电池及储能领域月度/季度/年度数据库、各细致划分领域行业白皮书、动力电池及新能源汽车装机量数据、储能行业及企业数据库、钠电行业及企业数据库、固态电池行业及企业数据库、定制化市场/行业/技术/企业调研报告及数据库、政府新兴起的产业规划报告、高品质人才智库、产线技术咨询、品牌宣传策划和企业出海咨询服务等。
1.1 固态电池材料范畴与分类标准1.2 与传统液态电池材料的本质差异1.3 2025年行业阶段特征(规模化前夜)
2.1 固态电解质(氧化物/硫化物/聚合物体系对比)2.2 正负极材料创新(金属锂负极/高镍正极等)2.3 界面工程与封装技术突破
3.1 上游原材料供应(锂/硅/稀土等关键资源)3.2 中游材料制备工艺与设备供应商3.3 下游应用场景需求拆解(EV/ESS/3C)
4.1 中国(政策驱动与产能扩张)4.2 日韩(技术领先企业与专利布局)4.3 欧美(初创企业集群与车企合作)
5.1 成本结构痛点(材料纯度/良品率)5.2 循环寿命与安全性实测数据5.3 产学研协作案例(如丰田-松下联盟)
6.1 各国材料技术路线 国际认证标准(UL/UN38.3等更新)6.3 环保法规对材料选择的影响
7.2 车企自研材料战略(如:宝马固态电池实验室)7.3 新兴企业技术差异化路径
10.2 潜在颠覆性技术预警(如硫化物电解质)10.3 风险规避策略(专利陷阱/资源卡脖子)
华山西峰索道临时停运百余人滞留,悬空游客称“有点吓人”,景区:大风天气导致
SGA30+12雷霆半场发力击溃快船,豪取开季8连胜,哈登25+6+6
华为智慧屏 MateTV 系列灵犀手写笔参数公布,需用 7 号碱性电池
满血40Gbps速率!LaCie Rugged SSD4金刚钻Plus评测:移动数据最佳载体 专业技术人员的不二选择
威联通发布24盘位企业级NAS:锐龙7 PRO 7000加持,支持192GB内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