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合肥康盛管业负责人张某接过56万元罚单时,他的手都在颤栗。柜子里几桶美沙克灵清洗剂,竟让企业背上巨额罚款,连带着两位高管各罚5万。这场由二氯甲烷引发的环保风暴,揭开了工业公司挥发性有机物(VOCs)管控的严酷本相。
上一年4月30日的环保突击检查中,合肥经开区生态环境分局在贮存柜发现含二氯甲烷的美沙克灵。这种被列入有毒有害大气污染物名录的化学物质,需求配套建造废气管理设备并经过环评批阅。企业喊冤称产品合格未现场运用,但《大气污染防治法》第45条白纸黑字规则:发生含VOCs废气的生产活动,有必要密闭作业并装置污染防治设备。
比照2024年浙江某企业同类案子,38万元罚单已是从轻发落。生态环境部处分裁量基准显现,这类违法一般按项目总投资额1%-5%罚款。康盛管业56万罚金正是顶格5%的计算结果,若其VOCs年排放量超越10吨,罚款还或许更高。
企业主张的三个辩解点——不知新规、当即整改、产品合格,在法律面前悉数失效。陕西省社科院高博研究员指出,环保处分只认违反法律规则的行为自身,片面成心并非必要要件。就像司机不能以没看见红灯免责,企业也有责任盯梢法规更新。
更丧命的是,法律人员手持五重依据:现场勘查笔录、询问笔录、相片提取单、法律视频、法定代表人现场承认。即使企业宣称检查时未运用,但贮存行为已构成未验先投——即环保设备未检验却已投入到正常的运用中的典型违法景象。
我国环保产业协会栾志强秘书长泄漏,二氯甲烷的毒性是一般VOCs的3-5倍,其排放有必要配套活性炭吸附、催化焚烧等专业设备。参阅近期事例:宁夏某企业因VOCs作业未密闭被罚3万,南通某家具厂未运转治污设备被立案,而康盛管业案涉有毒物质且继续运用多年,处分力度天然不同。
环境律师主张企业掌握三条救命稻草:15日内请求听证、30日内提请行政复议、6个月内提起诉讼。现在康盛管业已走完前两步,正经过行政诉讼做最终挣扎。但业内人士泄漏,此类案子企业胜诉率缺乏20%,更多是争夺减轻处分的时机窗口。
这场风云给一切企业敲响警钟:环保合规不再是敷衍检查,而成了生死线。当二氯甲烷这类隐形杀手埋伏在车间时,56万罚单买的或许是企业主的清醒,更是周边居民的健康安全。回来搜狐,检查更加多



